在剛剛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,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被擺在今年工作的首位,這意味著擴內需被寄予了經濟復蘇、拉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厚望,然而,回顧過去一年,我國內需面臨諸多沖擊,對經濟的拉動力明顯不足,今年,消費復蘇正當時,擴內需如何發力?

兩會期間,新京報貝殼財經推出“2023全國兩會經濟策”,3月8日晚,我們邀請了兩會代表委員與行業權威學者共同探討擴內需破局之道。

全國政協委員、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尚希在直播中表示,擴大消費是一個復雜的問題,很難找到靈丹妙藥,只能一點點去破解,隨著經濟進入良性循環,尤其是供給與需求之間形成正向反饋,消費的復蘇、擴大就自然而然了,當然,消費的復蘇、擴大也會推動經濟增長。

“正因為擴大內需是難題,又很緊迫,所以,政府工作報告將其放在了首位,今年我國要實現預期5%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,關鍵也看在擴內需方面是否有成效,政府應該綜合施策,提升市場信心,改變消費者預期,避免預防性儲蓄進一步增加?!眲⑸邢7Q。

需求與供給進入良性循環 消費才會持續擴大

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放在首位,提出,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,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.穩定大宗消費,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,背后的原因何在?

在直播中,劉尚希表示,從擴大消費的角度來看,需求收縮、供給沖擊、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相互關聯,是有機的整體,當前,三重壓力還沒有得到根本緩解,特別是預期轉弱的狀態仍未根本扭轉,所以,需求收縮也自然存在。

“需求收縮的重點表現是消費收縮,當前,餐飲、旅游等生存性消費已經基本恢復,但發展性消費還處于復蘇之中,還要加力,所以,今年消費要從復蘇轉為擴大,必須要看發展性消費,但目前來看,消費熱點并沒有呈現,比如大宗消費、不動產消費、汽車消費等都不太理想,所以,我對全年消費形勢謹慎樂觀?!眲⑸邢7Q。

那么,要擴大消費,政府應該如何發力?

劉尚希認為,擴大消費沒有靈丹妙藥,也不能從直觀、線性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或制定政策措施。

劉尚希表示,要擴大消費,政府的手段并不多,消費就是花錢。而老百姓要花錢,首先得有收入,而收入又取決于就業,就業狀況不太好時,老百姓緊著花錢,消費是有限的,特別在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之下,消費難以達到景氣水平。如果要進一步擴大消費,就要在就業上做文章,尤其是青年的就業問題,今年,我國有1000多萬高校畢業生,這是當前面臨的就業難題,如果就業方面有所突破,居民收入增加,擴大消費也就自然而然實現了。

劉尚希進一步表示,居民收入源于四部分,包括工薪收入、經營性收入、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的收入。如果要增加居民收入,潛力應當在增加工薪收入和經營性收入上,工薪收入即通過就業來獲得工資,經營性收入則如小微企業、個體工商戶、農戶從經營中獲取的收入,如果經營較好,收入便會提升。這其實就涉及到宏觀經濟環境,如果經濟繼續復蘇,大家的預期邊際上逐漸改善,信心邊際增強,花錢的積極性也會一點點提高。所以,擴大消費與宏觀經濟走勢、營商環境以及公眾對未來的預期判斷等多種因素緊密相連。宏觀經濟形勢向好,消費也就起來了,而消費起來了,宏觀經濟形勢也就更好,這是一個相互推動的過程?!靶枨罄瓌庸┙o,供給創新也能擴大需求,從循環的角度看,只有經濟逐步進入良性循環狀態,消費才會持續擴大?!?/div>

挖掘數字平臺創造就業潛力 擴大增量就業

那么,如何進入供給與需求的良性循環?政府在這其中如何發揮作用?

劉尚希認為,過去宏觀政策的重心和基本思路是通過保市場主體來保就業,從而穩定居民收入,過去大量的減稅降費政策實際上也是從這一思路出發的?,F在看來,這個思路需要進一步優化。過去的減稅降費保市場主體的相關政策要進一步完善,該延續的延續,能從階段性政策轉變為制度性安排的應盡量轉,這樣有利于穩定市場主體預期,穩住存量就業,但更重要的要擴大增量就業。

對此,劉尚希提出的建議是,積極支持自雇就業,尤其在數字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之下,越來越多新就業形態涌現,這種新就業形態不需要固定場所,比較靈活,比如騎手、偏遠鄉村可以直播帶貨等,這些都擴大了市場邊界,把原來不可交易的變為可交易,生產可能性邊界也擴大了,所以,數字平臺在創造就業方面有很大潛力。

如何進一步挖掘數字平臺直接和間接創造就業的潛力?劉尚希認為,僅靠財政政策是不夠的,更多要將對數字平臺的監管從過去的特殊監管轉向常態化監管,穩定平臺企業預期,讓他們敢于擴大投資,從而進一步擴大直接和間接就業。但這類就業不能按照工業經濟條件下的傳統就業定義去考察和判斷,傳統就業有崗位、有單位、需要簽訂勞動合同等,但平臺經濟帶來的就業往往是勞務合作關系。這種新就業形態創造就業的潛力非常大,在這方面應該多下功夫。數字化投資、就業增量和消費擴大是新形勢下的一組聯立方程,需要新的解法。

除此之外,劉尚希認為,政府還應當考慮公共消費,即通過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來彌補個人消費的不足,比如,在社會保障、教育、醫療等方面擴大公共消費,在一定意義上有可能帶動個人和家庭的消費,當前,如何通過擴大公共消費來帶動私人消費、家庭消費,也可以成為政策創新的著力點之一。

“總而言之,擴大消費是一個復雜的問題,很難找到靈丹妙藥,只能一點點去破解,隨著經濟進入良性循環,尤其是供給與需求之間形成正向反饋,消費的復蘇、擴大就自然而然了,當然,消費的復蘇擴大也會推動經濟的增長?!眲⑸邢1硎?。

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
編輯 王進雨 徐超
校對 柳寶慶